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食品行业未来发展(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与重点)

2024-06-09 17063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食品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 中国未来食品发展趋势
  3. 未来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休闲食品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三只松鼠(300783)、良品铺子(603719)、盐津铺子(002847)、双汇发展(000895)、来伊份(603777)、煌上煌(002695)、绝味食品(603517)、周黑鸭(HK.01458)等。

  

本文核心数据:佐餐卤制食品市场规模、卤制食品竞争格局、佐餐卤制食品竞争格局、佐餐卤制食品规模预测

  

1、佐餐卤制食品市场规模逐年上升

  

2015-2020年我国佐餐卤制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1174.56亿元增长到了1631.69亿元,增长了约40%,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

  

因为卤制食品味道较好且食用方便,成了许多人尤其是白领群体的偏爱,其中佐餐卤制食品的市场份额比休闲卤制食品更多,二者分别为64.26%与35.74%。目前佐餐卤制食品行业的主要企业有紫燕百味鸡、卤江南、廖记棒棒鸡、留夫鸭与九多肉多,市场份额分别为2.62%、0.48%、0.39%、0.34%与0.27%,市场份额总额仅有4.1%,说明目前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较为分散。

  

3、行业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118亿元

  

从长远来看,国家政策支持居民膳食消费结构改善,食品安全法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以及供应链配套产业的逐步发展,未来佐餐卤制食品在多元化销售渠道的加持下将保持市场持续的增长,前瞻预测到2026年我国佐餐类卤制食品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118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消费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一般来说,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一个国家、地区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一个国家、地区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我国的这一比例为4-5:1,发达国家是2-3:1,我国的台湾省也已达到3-4:1。这说明我国的食品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现有食品资源经过工业加工的比重低。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在消费的食品中经过工业加工的部分,约仅占1/3,恩格尔系数在36%以上,而经济发达国家食品资源几乎全部要经过工业加工后才能进入市场,美国农产品的工业加工比例已高达90%以上,西欧各国巳达到88%左右;

  

经济发达国家由于资源利用水平高和多层次加工产品多,食品工业的增加值一般可达到农产品原料价格的3倍,而我国目前只能达到1.8倍。

  

3、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在市场供求格局和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原有的工业生产结构和产品体系却未能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产品结构单一,规模效益差,因而造成了部分行业滞销积压严重的状况。

  

为适应市场的需要,现有的食品工业必然要重新组合,在产品结构和规模效应上做文章。正因为目前我国食品工业起点还很低,发展的空间会很大。

  

其次,在生产和供应结构上,基于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生产、供应结构与消费结构相适应的要求,我们认为食品工业的生产和供应结构将会发生大的改变,其未来发展趋势为:

  

1、资源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将会显着提高。

  

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多元化、高附加值产品的结构性替代特征,因此,要求加工食品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主要是品种更加多样化,富于营养,食用方便等高附加值方向。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对现有食品资源经过工业加工的比重低,约仅占1/3,仍有大量的农产品等可食资源没有经过工业加工;同时,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食品工业的增加值仅达到农产品原料价格的1.8倍,约为经济发达国家的1/2。

  

因此,尽快将各种农产品等可食资源实现工业化加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是食品工业生产结构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要求、持续发展的最有力途径。

  

2、区域资源和生产结构的差异性、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将显着提高。

  

我国食品工业长期以来按行政区划进行产业布局,造成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不少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根据区域资源的不同条件实现差异化,尤其是规模效益显着、宜于专业协作的食品。

  

家庭就餐的比例减少,餐饮的标准化、规范化、快捷化需求高质量的复合调味食品作为原料。如味精的市场销售量在不断下滑,而复合调味增鲜食品在不断增加,这也是消费趋势。如快速食用的方便面食复合调味料的出现,将使一些快餐企业的服务速度、质量、口味的一致性得到提高,也是快节奏生活的发展趋势。再如现在一些卤制肉制品及其相关的肉制品的发展使经过3-4个月生长的畜群肉制品的厚味、回味加强,成为比较理想的卤制品或者高品质肉制品的复合调味精品。

  

根据复合调味品生产企业现有的优势和条件,已经研发的成果转化成新型复合调味精品,如生产方便面的企业通过方便面粉料酱料生产技术,转向生产粉状麻辣鲜、肉味王、增香粉、烧烤粉、鸡粉等粉状复合调味料,或者香辣酱、泡菜酱、风味豆豉等酱状复合调味食品。如生产膨化玉米的企业根据膨化玉米的现有技术改进,再加以高品质复合调味料,生产风味较好的麻辣味、牛肉味、椒香味、烤肉味、烤鸡味等玉米豆产品,产品的特色得到了进一步改进,使其产品更能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的同时膨化玉米的品质、风味均得到了很高的提升,实现了自主研发的膨化玉米豆系列产品。

  

再如生产泡菜的企业通过将泡菜加工成为酸菜鱼、麻辣鱼等火锅底料,泡萝卜加工成为老鸭汤新型复合调味品,将泡椒加工成为泡椒粉,泡椒香型复合调味料,将辣椒加工成为香辣酱,也有生产牛肉制品将牛肉的下脚料加工成为牛肉酱、香辣酱等系列复合调味品。也有些企业根据特色的原料研发复合调味精品,如生产魔芋粉的企业研发麻辣魔芋新型食品,生产花生的企业研发麻辣花生、五香花生、香辣花生、花生膨化食品等复合调味食品,也有生产大米的企业生产方便米饭、方便米粉、方便米线、膨化米果等复合调味食品,生产小麦粉企业生产膨化面制品、方便面等复合调味食品,也有生产红薯的企业研发红薯方便粉丝、薯片、红薯泥等复合调味食品。这些都市根据企业研究成果进行研发的复合调味品研发。

  

企业制定按照每年必须生产3-5个新产品的政策和方针,这样实现复合调味品研发,这也是一些企业的发展状况,也是一些企业复合调味食品研发的现状。

  

二、复合调味食品研发的分析评价

  

市场上面的因素很关键,市场上没有潜力的产品只会销售一时,也不会成为市场上的精品,市场潜力的大小决定复合调味精品的畅销程度。对于国内有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很多个地方消费米粉或者米线产品,通过调查,方便米粉系列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况且目前没有非常畅销的方便米粉品牌,这从市场潜力的角度看这个产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好。

  

目前有很多方便米粉企业均发现这是市场潜力的产品,大多数是口味较差,通过消费者盲测,得分率很低,消费者不认可,最后这样的方便米线产品一定会退出市场,也有些方便米粉产品在市场上销售长达5-8年,可销售状况一般,笔者认为也是口味的原因。类似于这样的复合调味食品在市场上非常多,这也就是很多企业产品销售一般的原因之一。

  

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可以工业化生产,完全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决定开发项目。方便水饺目前一直没有大量上市销售的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层次不成熟,方便水饺的复水时间较长,没有达到真正的方便,在快速开水浸泡的复水效果、有硬心,不能快速吸水,与水饺的品质差别非常大。

  

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消费者不接受,没法进行大批量销售也是可以理解的。过去方便面、方便米饭、红薯方便粉丝均遇到这样的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也可以说是尚未开发阶段,将来方便水饺这样的复合调味品还很多。当然,除了生产工艺以外,方便水饺的口味非产关键,一个好的产品,口味一般也不会长久下去。如现在一些方便米饭的调味研发一般,不能很好地被消费者接受,通过盲测,方便米饭的消费者认可率很低,这也是销售一般的原因之一。

  

再则,方便米饭的味道确实也需要技术层次深度研发,通过盲测达到70%以上消费者认可的方便米饭还没有出现,可见方便米饭的味道需要满足消费者真实需要的技术层面进行研发,这样才能实现方便米饭精品研发。在复合调味食品之中,和方便米饭一样出于尴尬局面的还很多。

  

2016年中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食品产业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与趋势,这对于中国食品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将挑战转化为机会,实现更大的发展,是中国食品产业面对的重大课题。

  

随着中国经济由外需向内需驱动的转换,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将得到提升。总体来看,未来的食品、农业需求增长,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转换。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食品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2014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含烟草)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8,933.0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利润总额7,581.4亿元,同比增长1.2%;税金总额9241.5亿元,同比增长7.2%。

  

2008-2014年我国食品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一、食品产业需求增长预期放缓,未来发展更加依赖价值驱动

  

随着中国经济由外需向内需驱动的转换,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将得到提升。总体来看,未来的食品、农产品需求增长,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转换。

  

从整个食品行业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食品行业发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将出现回落。以中国A股市场食品饮料行业73家上市公司为例,分析3年多来食品企业经营数据的变化,发现食品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呈现出回落态势。2014年A股73家上市企业营收3731亿元,同比增1%,净利润为487亿元,同比降8%。相比较于前几年,行业发展速度出现比较明显的放缓。

  

2014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简况(家,亿元)

  

从细分领域来看,新常态对食品和农产品带来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1、谷物和油籽消费稻谷和小麦整体持平,玉米和大豆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2010-2014年谷物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2、肉类消费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其增长已基本饱和;未来的消费增长将主要来自牛肉和禽肉,其中禽类的消费量可能由于相对较低的价格水平得到较大增长。

  

我国是牛羊生产消费大国,羊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牛肉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居第三位。近年来,我国牛羊生产持续稳定增长。2013年,全国牛出栏4828.2万头、羊出栏2.8亿只,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6.8%、34.7%,年均增长1.8%和2.3%;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673.2万吨和408.1万吨,分别增长31.2%和54.5%,年均增长2.1%和3.4%。近些年,牛羊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13年牛肉、羊肉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7.9%和4.8%。

  

2014年我国肉类产量总量为8,387.24万吨,较2013年的7,958.1万吨增加了429.14万吨,同比增长了5.39%。

  

2014年最新各省肉类产量变化情况

  

3、乳制品消费量乳制品消费量将持续提升,但整体消费量增长趋缓。

  

2006-2015年中国乳制品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

  

中国全部折成液态奶人均消费量(千克/年)

  

4、其他处于食品产业链下游的行业由于需求的收入弹性更大,细分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更加多样化。

  

二、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品类渠道区域分化

  

随着国内供需状况发生根本改变以及国内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食品在消费品类、消费渠道和消费区域等方面将呈现分化的趋势。

  

1、食品消费品类出现分化随着食品消费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一般性、温饱性的支出比例在逐渐减少,而体现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支出比例则在逐年增加。近两年,从价格看,与健康相关或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高端产品,每年平均的价格增幅超过2.5%的通胀率。而大众消费产品,如碳酸饮料等,价格增幅明显低于通胀率,部分出现负增长。从消费行为来看,在相同品类中,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选择购买高端单品,即售价高出同品类平均价格20%的单品。

  

2、食品消费渠道出现分化近30年间,在食品零售环节,新型渠道的持续扩张形成对传统渠道份额的不断蚕食。目前,传统杂货店和大卖场的销售增长普遍放缓;相比之下,超市、小型超市和便利店的情况较好,涨幅高达9%。而电子商务的崛起,更是对商超构成巨大压力。

  

3、食品消费区域出现分化中国一线城市依然是快速消费品的重要阵地,但已经不是增长最快的地方。快速消费品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增长速度显著放缓。2014年,一、二线城市的零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而中小城市(三、四、五线城市)则高达7.7%。快速消费品企业包括食品饮料企业,正在重新布局市场营销和销售资源,向中小城市发展。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逆转,对食企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逆转,在农产品进口需求、原材料成本、境内外融资以及海外兼并重组计划等诸多方面,将对中国食品产业和农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食品企业,尤其是那些主要原材料来自海外的生产商,必须承受新一轮的成本波动。然而,由于下游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这些成本的增长很难被体现到终端产品的价格中。

  

1、谷物和油籽人民币贬值对谷物和油籽的需求影响有限。由于自给率较高,以及政府的贸易配额保护政策,中国谷物进口量不大。相对而言,中国的油籽对于进口依赖严重。虽然对进口总量影响有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可能会改变进口来源地组成。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进口占比

  

2、乳制品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增速减缓,主要是由于2013/14年的高价格、市场逐渐成熟以及政府反腐的溢出效应造成的。小幅的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对奶制品进口的需求产生过多的影响。

  

3、动物蛋白总体而言,货币贬值对中国肉类进口量影响有限。尤其对于猪肉和禽肉,进口占肉类消费总量的份额很小。自从2012年起,由于中国本土牛肉市场长期短缺,一直增加对于进口牛肉的依赖,全球牛肉价格处于上升通道,货币贬值将会给牛肉进口带来更大的价格压力,从而影响进口牛肉量的增长速度。

  

2007-2014年中国牛肉消费市场规模情况

  

4、饮料近年来,关税降低导致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力加强,并且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人民币贬值使部分葡萄酒进口商考虑提高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会给国内的葡萄酒品牌带来机会。而白酒行业的高利润外加人民币贬值的大环境,使该行业备受外国投资者的青。

食品行业未来发展(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与重点)

  

2015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达555,263,533升,同比增长了44.58%;进口额为2,038,936,011美元,同比增长34.30%,葡萄酒市场复苏后加速增长。

  

5、包装食品人民币贬值对进口包装食品的影响不大。

  

四、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食品企业须加快走出去

  

中国人口占世界近20%,而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只占约10%和6%。鉴于资源的有限性,我国政府历来强调“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具体来说,对主要口粮,即小麦和水稻,将坚持并完善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以保护农户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对于其他农产品,如玉米、大豆、油菜子等,政府将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干预,更加注重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种资源,在确保国内生产的基础上,适度进口,从而有效保障国家食品粮食安全。

  

“十一五”期间,农产品、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为逆差,“十二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未来一段时期,农产品、食品贸易逆差还将扩大。

  

中国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世界资源互补的,我国政府鼓励一批有实力有全球战略的企业走出去,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部分企业已经通过直接投资和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参与到全球的供应链。政府出台的“一带一路”新政策支持农业走出去,和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使中国和全球供应保持稳定。

  

五、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升,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将加速

  

智能小家电食品安全非油炸方便面儿童安全手表珠宝首饰休闲服装小家电调味发酵品食品饮料软饮料乳品纺织在过去几年,由于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失衡,再加上监管不力,造成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政府监管层面,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也明确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预计,2015年以后至2020年左右,将是我国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的加速推广期。一方面,试点城市的建设验收要加快;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推进构建全覆盖的流通溯源体系速度也有望加快。预计,食品流通溯源建设主要有四大方向:一是扩大覆盖地区范围;二是拓宽追溯品类;三是沿着种植养殖及食品加工、餐饮上下游双向渗透;四是探索模式创新。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也会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快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复制成功